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 西安中山军事学院所在地——西安市莲湖区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1-06-10 15:12 字号:

  红色档案

  1927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推动下,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筹备处并开始招生,同年5月正式开学。共产党员史可轩担任校长,邓希贤(邓小平)担任政治部主任,李林担任副校长兼教务主任,许权中担任总队长,刘志丹担任军事教官。

  学校先后招收学员700余人,分为3个大队,以学习军事和军训为主,兼学政治。

  1927年6月,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7月,他电令学校师生与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共约1000人合编成一个旅,开赴河南,妄图消灭这支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武装。史可轩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决定不去河南,率军校师生和政治保卫队向渭北挺进,以求独立发展。

  1927年7月30日,史可轩在富平县境内被反动军阀杀害后,队伍由许权中带领,在关中地区坚持斗争,保存了这支革命的武装力量。1928年3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唐澍、刘志丹、谢子长等到许权中旅工作,不久后队伍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深入华县高塘镇,参加了渭华起义。

  ▲西安市莲湖区机关大院8号楼,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曾在此办学。

  红色故事会“西北之黄埔”播撒革命的火种

  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关大院,有一处建于民国时期的西式楼房,主体用青砖砌造,石质罗马柱环绕四周,正门墙面呈米黄色。楼身与正门左侧一棵近百年的椿树呼应,古朴典雅,非常壮观。

  这座建筑现在是莲湖区机关大院的8号楼,楼上是办公场所,楼下是用于召开大会的礼堂。近年来,莲湖区许多重要会议都在此召开。很多人不知道,1927年,被称为“西北之黄埔”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曾在此办学,那年5月12日,师生代表在这里隆重召开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开学典礼。

  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在我国西北,名属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管辖、实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所重要革命军事学校。学校办学时间虽短暂,却为我党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和军中政治骨干,部分师生成为后来渭华起义等革命活动的重要力量。

  邓小平回国参加革命的第一站

  1926年11月,围困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的直系军阀刘镇华部,被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联军击溃,陕西的大革命进入了高潮。12月,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在西安成立,国民党左派于右任担任总司令,共产党员史可轩任政治保卫部部长。为培养急需的政治军事人才,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中共陕甘区委的帮助下,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决定依照黄埔军校规格,筹办一所军事学校。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应运而生。

  此时在古城西安,国共两党展开了合作推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对陕西的革命形势十分重视,由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主持,从北京、上海等地调了2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帮助国民军联军充实政工人员。中共中央还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抽调优秀的中国学生回国,派到国民军联军中任职。当时在中山大学学习的邓小平就是奉命调到国民军联军的第一批学员。1926年底,邓小平同第一批被派往冯玉祥国民军联军工作的20多人一起,从莫斯科启程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一路颠簸,辗转多地。邓小平一行于1927年3月底到达春寒料峭的西安,受到冯玉祥的接见。随后,邓小平被在国民军联军担任政治部部长的中共党员刘伯坚安排,担任正在筹备的中山军事学校政治部主任和该校中共党组织书记。

  就这样,西安成了邓小平回国参加革命活动的第一站,也是他激扬播撒革命火种的地方。

  培养700余名政治军事人才

  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于1927年5月12日正式开学。校长史可轩、政治部主任邓小平、副校长兼教务主任李林、总队长许权中、军事教官刘志丹等干部教员,都是中共党员。这也为学校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基因。

  学校主要培训国民军中的初级军官以及我党选送的革命青年,先后招收学员700余人,分为3个大队,每个大队各3个中队,以学习军事和军训为主,兼学政治。李林讲军事条令和战术课,邓小平负责政治教育,许权中负责基本训练和操练,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赛夫林等讲授战略战术课……

  课程安排很满,“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是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学校生活虽然艰苦,但革命气氛浓厚,学员们经常在一起高唱国际歌,谈论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也成为共产党人宣讲政治理念的平台。邓小平给学员们讲授《中国革命史》《三民主义》《布尔什维克二十条》等课程,对广大青年军官宣传马列主义,宣传革命思想。

  学校的党团组织也很注意动员教职学员参加社会革命活动,鼓励学员到农村去做群众的工作,走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在革命精神洗礼下,学员大部分都成为中共党员、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每个大队都建有党支部,并很注意在学生中发展党员,截至1927年7月已有中共党员近百人。

  革命火种在渭华大地燎原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6月,冯玉祥在徐州会议上接受了蒋介石“清党”反共的主张,开始在豫陕两省清除共产党人。

  共产党员云集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自然也成为被“清”的重点。为保留革命力量,邓小平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从郑州前往汉口,随后被安排在中央机关工作。刘志丹也被人秘密护送至陕北,在中共陕西省委从事秘密交通工作。

  1927年7月中旬,冯玉祥电令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师生与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共约1000人,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三旅,许权中任旅长,开赴河南。此时,距离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开办仅两个月。

  为了保存这支革命队伍不被瓦解,史可轩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决定不去河南,同许权中率军校师生和政治保卫队,顺渭河乘船东下到交口镇上岸,向渭北挺进,以求独立发展。

  当年7月30日,途经富平县美原镇时,史可轩被反动军阀田春生杀害。为保存力量,许权中带着队伍先后依附国民二军冯子明、国民革命军南路军李虎臣的队伍,队伍建制为一旅,伺机在渭北一带开展斗争。

  至此,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成为历史,而革命的火种正悄然在三秦大地燃起。

  1928年5月10日,许权中旅在刘志丹、唐澍等人领导下,向渭华地区进发,深入华县高塘镇,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渭华起义。

  经过数次激战,渭华起义终因寡不敌众而以失败告终,但其革命精神似一把闪闪发光的尖刀,有力地刺向敌人,也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西北人民的革命道路。今天,记者站在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旧址旁,仿佛看见了那些革命先辈,他们在这座西式的大楼里,憧憬着一个和平安宁的时代,那里人人都过着幸福的生活。而他们憧憬的伟大时代,我们有幸身处其中。

  访谈与点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访西安市莲湖区委组织部征编办党史编撰专员张保萍

  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开办时间虽短,但在邓小平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与旧时军校有何不同,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宝贵历史经验和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安市莲湖区委组织部征编办党史编撰专员张保萍。

  张保萍说,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创建的,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的革命精神,这是西安中山军事军校与旧时军校的根本不同。一批批革命青年正是满怀救国救民的革命愿望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心壮志会集到一起,学习军事和政治。而后史可轩英勇牺牲,许权中继续带领军校学员举行渭华起义,他们之所以能够迸发出所向披靡的斗志和力量,皆源于立志振兴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和爱国情怀。

  张保萍表示,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当今社会,更要弘扬革命先烈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时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大多由共产党员担任,他们知识渊博,个人素质、工作作风都令人称赞。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在广大师生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这给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启迪。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

  采访手记青春热血传薪火

  相比于声名显赫的黄埔军校,被称作“西北之黄埔”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知道的人并不多。走近和了解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的过程,也是学习党史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回望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的绚丽画卷激荡人心,前仆后继的英雄人物砥砺斗志。无数共产党员以“青春之我”奉献祖国,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薪火传承。他们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赓续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就要求青年一代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新使命,只有不断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坚定斗争意志、砥砺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才能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夺取新的胜利。

编辑:莲湖融媒



主办: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新闻热线:029-8535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