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从“舌尖”到“心间” “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来源:悦享莲湖 时间:2024-12-16 11:10 字号:

  清香的粥、松软的馒头、香喷喷的菜,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餐,汇聚成冬日清晨的一股暖流。

  每天凌晨5时30分,在莲湖区劳动公园北侧的“日行一善粥屋”内,志愿者们忙碌着洗菜、切菜、炒菜、熬粥,等待着“老主顾”的光临。不同的是,这些“老主顾”是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人。

  冬日清晨的这碗热腾腾的粥,从舌尖传递到了心间。

  一碗热粥温暖每个清晨

  5时30分至7时是“日行一善粥屋”的“营业时间”,每天两个半小时,全年无休,风雨无阻。12月6日5时30分,西安市的许多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日行一善粥屋”内已经灯火通明,一派忙碌的景象。

  “今天是爱心粥屋运行的2355天,欢迎家人们分享直播间,让更多人参与公益行动。今天准备做大烩菜,有粉条、红萝卜……”“日行一善”爱心粥屋的负责人谢钰一边给志愿者们分工,一边还时不时地对着镜头直播。

  谢钰说,粥屋的存在不仅是为了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食物,更是传递一种正能量。这些年,粥屋逐渐成为人们传递爱心的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关爱。每天早上大概有200多人过来吃早饭,志愿者们的工作就是准备餐食,为每个人盛粥、打菜、发馒头。

  “来了阿姨!”“大哥最近都好吧?”碰到老熟人,谢钰会亲切地问候前来的人并热情地招呼其坐好。盛饭间隙,谢钰笑着说,这几年也锻炼了她的记忆力,能清楚地分辨出每一个前来用餐人员所带的餐具,在送餐时一定不会错。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太多的用心。生活中,谢钰严格管理着时间,由于要在4时起床,她每天晚上10时入睡,第二天7时忙完粥屋的工作后,回家简单收拾下,就要去上班了。

  每天下班后,谢钰会先来粥屋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同时还需要提前在群内统计第二天早晨来粥屋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名单,提前分配工作。“时间久了,我的生物钟比闹钟还准。”

  六年坚守让爱无限传递

  6时15分,记者看到,粥屋门外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谢钰和志愿者们将已经做好的菜和粥抬到店外。谢钰有条不紊地为每个人盛粥、打菜、发馒头,并时不时补充见底的饭盆,遇到腿脚不便的就餐者,志愿者们会让他们坐在椅子上等待,并把打好的饭送上桌。

  如今,每天的“爱心早餐”已成为附近环卫工人生活中的“小确幸”。“我在这里吃早餐已经好几年了,每天早上6点多,我清扫完路面就会准时过来排队,除了每天有固定的小菜、馒头、稀饭,过节时我们还能吃到汤圆、粽子、月饼等,有时还会给我们环卫工人送护手霜、手套等物品。”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工人王淑芳从粥屋设立起便在此就餐,不经意间已经6年了。“我们保洁员起得早,没有时间做早饭。没有粥屋前,早餐经常是拿凉馒头凑合。粥屋一开设,我就在这里用餐。我们是给自己挣钱,人家免费给我们提供食物,不管是啥,就是一口热水都非常感激。”杨师傅说道。

  “粥屋2018年6月25日由西安市工商联副主席陈笑女士创办。已经有六年多时间了。”谢钰坦言,说起这些年粥屋的变化,一组数据就足以说明。“目前,我们有三个志愿者沟通群,一共1200多人,平均每天都会有8至10名志愿者来到粥屋服务。这些志愿者当中,有教师、有学生、有保安、有公司老板。除了来粥屋做志愿者外,有些人还会通过捐款、邮递物资等方式支持粥屋。”

  “数年如一日是什么力量让你们坚守着?”谢钰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当我们非常累的时候,也想过明天能不能休息一天,可是想到那些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生活不易,就一定要让他们吃上一口热乎饭,这是我们的初心,从未变过。”

  点点“微光”汇聚成大爱

  6时50分,早餐供给已接近尾声,许多吃完饭的环卫工人会自发地把桌椅擦干净收进室内,打扫干净地面,人员渐去,热闹的场景又归于平静。“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他们用最淳朴的行动向我们传递着最质朴的感谢,这一刻觉得付出没什么辛苦的,这就是爱的传递。”谢钰说道。

  “习惯了,美好的一天从清晨的忙碌开始。”7时,留好饭菜样本,清洗粥屋内地面后,谢钰锁了屋门,骑上电动自行车回家。一个多小时后,她还要赶往西高新去上班。

  一碗爱心粥,温暖从“舌尖”传递到“心间”,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并没有止步于餐桌,更是一种爱心传递。

编辑:莲湖融媒



主办: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新闻热线:029-8535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