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为: “患者需要,是我最大的动力!”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4-05-30 10:32 字号:

  5月21日17时,记者来到位于莲湖区的刘华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采访全国名中医、陕西省中医医院一级主任医师刘华为。

  今年已经74岁的刘华为,每周工作日都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周三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坐诊,其余时间就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建设的传承工作室接诊。

  已过古稀之年,为何还要坚守在医疗工作一线?刘华为说:“患者需要,是我最大的动力!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医50余年,我希望在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多做一些事情。”

  群众心中的“五最”医生

  1950年,刘华为出生于宝鸡市岐山县。少年时正赶上缺医少药的年代,他看到一些乡亲因为疾病遭受痛苦,暗暗立下誓愿——学医行医为群众解除病痛。

  “家里有些中医书籍,我没事就翻开看,还记了大量的读书心得。”刘华为说,中学时代,除了学习文化课程,他还搜集、阅读了许多与中医相关的历史、天文、民俗等书籍。

  跟师是中医学习的重要途径。上高中时,逢放学或周日,刘华为常去岐山县城关卫生院为中医大夫抄方,借以揣摩经验。他边看边记,回家后再仔细琢磨,翻看医书对照。从老家到县城,刘华为经历了无数风雨,不知走过了多少摸黑独行的夜路。

  1972年,刘华为进入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接受本科教育。1985年,他考取了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的研究生,随诊3年,系统学习温病学理论,深入开展传染病研究。刘华为付出了数倍于他人的努力,图书馆、实验室、门诊、病房,留下了他埋头读书和虚心请教的身影,为他日后成为中医临床大家奠定了基础。

  研究生毕业后,无论是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期间还是退休后,刘华为都坚守临床一线,并坚持到基层义诊、工作站巡诊、省外会诊,行医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病历记载的患者达64万余人次,诊籍累计270册。

  “刘大夫开的中药太管用了。服药半个月,困扰我3年的胃胀基本消失,食欲也有了改善。”5月21日,前来复查的延安患者张先生告诉记者。张先生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胃胀、反酸3年,5月初,前来求诊。刘华为诊断后,为他开了14剂很便宜的中药。吃完后,张先生病情大为好转。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刘老师是群众公认的‘五最’医生,求诊患者最多、挂号队伍最长、下班时间最晚、治疗效果最好、用药最简洁便宜。”刘华为的研究生王桉说。

  创立“五行气化论”

  数十载行医生涯,刘华为将中医药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肺病、脾胃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肿瘤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总结导师张学文“痰瘀互结、水瘀互结、湿瘀互结”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他首次将中医的“五行”与“气化”概念相结合,创立了“五行气化论”。

  2017年,刘华为出版了《五行气化论临证实验录》《刘华为医案》《经方与临床实录》《国医今鉴·卷一》4部专著,标志着其学术思想的形成。

  据介绍,“五行气化论”是在研究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和气化理论的“形气转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医理论。该理论系统发掘了中医“生化”内涵,确立了“升降调气机、温化促气化”原则,遴选了130个“合方”,构建了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辨治体系,为中医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范式。

  温先生患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还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受凉或天气变化就会出现病情反复。刘华为诊断后认为:“慢阻肺患者具有咳、痰、喘、悸、肿等特点,是人体‘气机失调、气化失司’的典型表现。在其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均应以调畅气机、恢复气化为总纲,根据虚实夹杂、标本缓急的不同,灵活实施,巧妙化裁,以恢复肺脏气机气化功能。”刘华为说。

  经过3个疗程的中药治疗,温先生不咳嗽了,右下肢水肿消失。家属专门为刘华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现在,除了坚守在一线为患者解除病痛,刘华为还十分重视带教、著书等工作,心中始终记挂着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作为中医药从业者,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中医药优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刘华为说。

  “学我,像我,更要超我!”

  传承,是中医学术经验延续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刘华为的学医经历,汇聚了师承和院校教育的优势。他对人才培养十分重视。

  “师带徒是学习中医的最好方式,因为中医的理论不仅在学,而且在思,要‘思学相长’。中医的临证不仅在诊,而且在辨。跟师时间久了,自然能触类旁通,进步也就快些。”刘华为说。

  近年来,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建设的刘华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建设的长安五行气化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等平台,刘华为先后培养本科、硕士、师承博士等650余人,将行医50余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

  “学我,像我,更要超我!”这是刘华为经常给学生说的话。

  “在我跟师阶段,刘老师多次这样勉励我。这坚定了我学习中医、运用中医为老百姓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刘华为的学生、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战平说。

  在刘华为的言传身教下,马战平已成长为陕西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担任了陕西省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组长。

  刘华为始终认为,中医药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是中草药的宝库,是中医工作者的责任田。为了支持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训基层中医药人才,近年来,他在渭南、咸阳、延安、安康等地建立了刘华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在传承临床经验、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特色服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作为中医药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将这一中华瑰宝传承下去,使其更好地服务人类。”刘华为说。

编辑:莲湖融媒



主办: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新闻热线:029-8535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