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铃声在夜色中响起,屏幕上显示的不是名字,而是一个数字:“1”。“我一看就知道,是欧师傅,肯定是出事了。”7月21日,李文智回忆道。
今年三月的一个深夜,李文智正在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院门派出所值班,电话那头是辖区内一位独居老人。李文智拿起警包、冲出办公室,直奔小区。
“门一开,他就躺在地上,脸发白,话都说不出来。”李文智告诉记者。他迅速拨打120,同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协调救援。几分钟后,救护车到达,老人被及时送医,病情得到控制。
这通电话或许只是老人一次本能的求助,但对于李文智来说,却是一个长期承诺的兑现。
李文智是北院门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2016年起扎根莲湖辖区,至今已有八年。他熟识社区2177户居民、160多家商户,随身携带一本台账,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特殊人群、独居老人、失能人员等重点信息。
记者注意到,在他记录的一页上,“独居”“患病”“设置‘1号键’”等备注被用红笔圈出。他说:“这本台账,就是我每天要翻的‘民情地图’。”
在他看来,社区治理不只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居民知道身边一直有人”。
“我不想等群众有事才想到我,而是希望他们没事的时候,就知道‘我在’。”李文智说。面对记者提问,他也多次重复,“这真没啥可宣传的,干社区警务的,大家都这么干。”

李文智负责的是社会路社区,社会路小吃街上,有家黄焖鸡店生意红火。店里忙前忙后的伙计小何,脸上总挂着笑。可谁知道,这个勤快的小伙子,曾因犯错走过弯路。刚回社区时,前科成了他找工作的“拦路石”,小何心灰意冷。
李文智了解情况后,一次次上门,像兄弟一样开导他。他不光说,更拿出行动——找到开黄焖鸡店的老板陈师傅,拍着胸脯担保推荐。“老陈,给小何个机会,小伙子不错……”

“李警官不只帮我找到饭碗,还常来问问近况。”小何一边麻利地打包外卖一边说。从打杂小弟到能掌勺的师傅,老板老陈对小何的变化赞不绝口。提起往事,小何眼里闪着光:“是李哥给了我从头再来的机会,让我知道,只要肯干,路就在脚下!”如今,小何已是店里的骨干,还在李文智鼓励下备考厨师证。每次路过小店,李文智总要进去看看小何。锅里的热气模糊了李警官的警号,也暖透了每个人的心。他说:“看见小何找到正道,就是我最高兴的事。”一碗黄焖鸡,盛满了警民之间最朴实的温情。

脚步走到哪里,平安的网就织到哪里。在他的用心经营下,社区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消防隐患整改率双双达到100%;小偷小摸的案件也下降了42%。一张由警民同心织就的平安网,牢牢兜住了这条老街的安宁。
编辑:莲湖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