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生态环境“哨兵” 严守监测数据“生命线”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24-01-25 17:28 字号:

  用脚步丈量用数字说话

  1月23日,寒风刺骨,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徐筱瑜和张少华换上工作服,带上20公斤重的监测设备出发了。她们来到一家企业13米高的烟囱采样平台,监测企业污染排放情况。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和“哨兵”,环境监测人在日常工作中严把监测数据质量关,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客观、准确,汇聚成西安市科学治污的一组组数据支撑。

  寒冬爬烟囱13米高台“捕”烟尘废气

  在辖区一家工业企业,徐筱瑜和张少华冒着寒风登梯子、攀房顶,“不敢踩空了,我们没事,重要的是监测仪器。”徐筱瑜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爬上陡峭的简易钢梯,她们在13米高台处采样,对锅炉烟尘、烟气等进行监测,耳边是呼啸的寒风。

  从小姑娘到“铁娘子”,两人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采样本领。记得一个寒冷的冬日,接到任务要对某企业开展废气监测。面对着高达15米的简易钢梯,徐筱瑜咬了咬牙,背着仪器箱,抓住锈迹斑斑的梯子,一摇三晃地爬上废气监测平台。

  “爬上去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来一股风我就能飞出去了。”徐筱瑜说,整个过程她不往下看,尽量转移注意力,盯着仪器认真干活。如今,面对爬烟囱、攀房顶、“上天入地”,她已经驾轻就熟。

  由于污染物的不同,采样时,监测人员手持烟枪,深入烟管的深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 “一般从10:00到16:00,其间几个人必须轮流着来。”监测平台一般四周无遮挡,只能被寒风吹着,由于爬上梯子并不容易,因此,她们会尽量不喝水、不吃饭,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迎着朝阳出发黑灯瞎火时返回

  过了寒冬“烟囱”关,还要过炎夏“火炉”关。7月份的西安,近40摄氏度的高温,骄阳似火,监测平台旁边的烟囱内温度高达上百摄氏度,高温加上烟囱散发的热量,平台的温度已经达到了50摄氏度。

  那样的夏日,蹲在监测平台的徐筱瑜和同事们一起,全身上下每一处都有灼热的疼痛感,“一次采样下来,整个人都快脱水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连续采样工作,每隔15分钟就要记录一次监测数据。“迎着朝阳出发,黑灯瞎火时返回。这,就是我们采样工作的常态。”徐筱瑜笑着说。

  这些还只是监测工作的开始,更加繁琐复杂的是实验室分析。在实验室里,徐筱瑜正穿着洁白的工作服,捣鼓各种仪器和监测材料,看似不用风吹雨淋,但实际上这项工作远非常人想得那么轻松。

  随着徐筱瑜的指引,记者看到,这里有各种分析仪器,大型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测油仪、高精度仪器万分之一天平等,每次采样前要将采样头进行恒重称重,符合条件的样品才会被带到实验室,需要几十个步骤才能监测出来。

  实验室分析会使用强酸强碱和易制毒易制爆试剂,因此做实验的“娘子军”需要做好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受到化学试剂的伤害。“实验室的大量数据分析虽然枯燥,却很有意义。”徐筱瑜介绍,环境监测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环境监测的每一个数据,都真实反映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状况。

  “白加黑”连轴转辛勤付出结出硕果

  除此之外,对工厂排污口、路面噪音等进行采样和检测……这些都是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常态。

  王喜云是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环境监测站负责人,也是最年轻的男同志,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取水样、爬烟囱、钻地沟,他总是抢在最前面。城区噪声监测任务也是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之一,噪声监测任务经常“白加黑”连轴转,“有时候刚处理完一起噪声投诉,还没进办公室门,电话又响了……”王喜云说。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监测站周凡嵘回忆,之前工作时右腿韧带断裂,一直没有好彻底,之后又二次伤害,所以现在常年要佩戴护具,携带装备去监测,爬楼入户注意事项多,做监测的时间又长,整套流程下来疲惫不堪。“有人说为一组数据这么‘拼命’值得吗?这是我的工作,更是自己内心的‘蓝天白云’。”周凡嵘说。

  辛勤付出结出了硕果,在2023年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活动中,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获得县级团体一等奖,莲湖分局环境监测站张少华获得个人二等奖,莲湖分局环境监测站负责人王喜云获得优秀组织者,莲湖分局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周凡嵘获得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答题竞赛个人一等奖。

  青山绿水为证,蓝天白云为名,他们用自己的默默努力与付出,汇聚成科学治污的一组组数据支撑,为西安市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战略布局、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让“碧水绕城墙、白云衬蓝天”的美景成为西安的名片。

编辑:莲湖融媒



主办: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新闻热线:029-8535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