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打入职社区的那一刻起,周建玲就与社区工作的“千头万绪”捆绑在一起。这一捆,就是数十年。

在西安市莲湖区劳动一坊社区,周建玲见证了社区的点滴变化:曾经破旧的楼房,如今明亮整洁;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如今绿树成荫;居民如今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社区的发展变化是城市进步的缩影。作为劳动一坊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的周建玲,正是新时代社区蝶变的见证者、亲历者、建设者。
劳动一坊社区人员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大,社区工作琐碎繁杂。这里的4700多户家庭1.3万多名居民始终牵动着周建玲的心。
有事情,找社区。这是社区居民遇到难题时的第一反应。对居民来说,社区服务是不可或缺的。10月15日,周建玲说,这些年,自己亲历了社区工作从“单一”到“多元融合”的蜕变。
社区工作,看起来是小事,却关系着家家户户的幸福指数。周建玲想做群众的贴心人,也在思考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周建玲经常走家串户,了解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需求,并详细记录在本子上。正因为这个习惯,周建玲对社区的每栋楼、每个单元,甚至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清楚。
“我不光是社区党委书记,还是一名社区居民。对方年纪大一点,那我就是知心妹妹;对方年纪比我小,那我就是邻家大姐或者阿姨。只有社区居民认为你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他们才会接受你。”周建玲说。
为小区改善脏乱差的环境、为居民开设兴趣班、邻里之间有了矛盾要耐心调解……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是居民心头的大事。
周建玲深知,解决社区脏乱差问题,仅靠16名社区工作人员远远不够。在挨家挨户走访之后,她总结出8个字:社区治理,教育先行。
周建玲有了一个想法:社区居民多是离退休职工,让他们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半小时,便可免费上兴趣班课程。这样既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又壮大了志愿者队伍,更可推进社区治理。
就这样,劳动一坊社区在西安首创社区老年教育基地,开设老年兴趣课堂。她多方聘请老师、拓展场地、增设课程,吸引学员参加兴趣班。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和学员一起打扫卫生。志愿者手臂上的红袖章渐成一景,温暖了群众的心。
“最初只有十多人参加兴趣班,现在已经有12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达1万余人次。”周建玲说,志愿服务队日趋壮大,孵化出“萤火虫”“向日葵”“小蜜蜂”等5支志愿服务队伍,构建起“人人做志愿、志愿为人人”的社区互帮互助、共建共治共享的志愿服务模式。
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上门”,多年来,周建玲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想方设法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准化服务,让群众更加有获得感。
“我把她当成自己姑娘一样,亲切得很。来了社区以后,她把这儿治理得井井有条,谁家有困难,谁家不和,没有她不管的。”居民李桂萍的评价,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周建玲是省人大代表,也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有难题,找‘周姐’。”在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群众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有这样一个共识。
“十四五”以来,周建玲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带领劳动一坊社区由一个普通老旧社区发展成为全国先进社区。社区变了样,居民的精气神也变了样。
近期,周建玲又在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事情忙碌着。“这样的惠民工程是好事,也是老百姓的期待。”周建玲坦言,“做好社区治理、改善社区环境,需要多方合力来推动。我们的职责就是为群众服务,希望能与各方力量携手把民生实事办好。”
编辑:莲湖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