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凌晨5点,位于莲湖区劳动公园东门北侧的“日行一善粥屋”已亮起灯光。谢钰带领20多名志愿者开始忙碌:熬粥、炒菜、搬桌椅,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准备免费早餐。自2018年6月开办以来,这间粥屋已持续2443天发放免费早餐。作为粥屋主管,谢钰近7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公益人的初心。

6点,粥熬好了,菜做好了,预订的400个馒头也送到了。粥屋外,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排起长队。谢钰来回巡视,叮嘱志愿者注意安全,提醒用餐者有序排队。
72岁的辛海霞在粥屋用餐多年。她的儿子、儿媳均患重疾,家境困难,谢钰格外给予照顾,经常让老人带几份早餐回去,还联系志愿者给予救助。在老人用餐后,谢钰向老人转交了河南一网友捐赠的500元善款。
谢钰与粥屋的结缘始于2018年8月。当时,她经营着一家“小饭桌”,偶然路过粥屋,被“免费爱心粥”几个字打动。考虑到做公益与自己工作不冲突,她当即加入志愿者队伍。2019年,粥屋原主管回老家照顾孩子,创始人陈梦将这份重任交给了性格直爽、责任心强的谢钰。从那时起,谢钰的清晨始终以4点为起点。无论寒暑,她总是第一个到岗,熬粥、分餐、协调志愿者,将这份爱心行动彻底融入生活。
2023年5月,谢钰经营的“小饭桌”关闭,家庭经济压力剧增。她在粥屋忙碌之余,四处求职。即便如此,她从未缺席粥屋的工作。半年后,她终于在高新区一家美容院找到工作,继续开启“双线作战”:每天4点至7点在粥屋忙碌,白天在美容院工作,傍晚备餐、统计次日志愿者名单,晚上10点入睡。“我把粥屋当作首要任务,只要不耽误这边的工作,辛苦点也没关系。”回顾这段经历,谢钰笑着说。
“如果哪天不来,我会感觉到缺点什么。”谢钰说,粥屋已融入她的生活。在粥屋工作这些年,她结识了很多人,和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忙碌着,收获不少欢乐,自己的性格发生很大改变。以前脾气比较急,现在身边人都说她性格柔和了,待人接物也更耐心了。
近7年来,粥屋的志愿者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2000多人。谢钰坦言,有时身体疲惫或不适,也曾想过休息一两天,但一想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她就咬牙坚持。
2023年,谢钰开始通过直播分享粥屋的故事,感动许多网友。如今,粥屋不仅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早餐服务,更成为爱心传递的平台。不少网友通过捐款或邮寄物资的方式支持粥屋运转。“用餐者每天能吃上一口热乎饭,说一声‘谢谢’,暖了他们的胃,也暖了我们的心。这声‘谢谢’,是我们坚持的最大动力。”谢钰说。
近7年如一日,谢钰用一碗热粥温暖困难人群,也用行动诠释了公益的温度。她给别人传递温暖,别人也温暖了她。
编辑:莲湖融媒